NANGKU KIYAKARUNAGN 工作日誌 2010/四月





計劃執行具體內容 教學時間 2010/四月 am 09:00~ pm 17:00

1. luvuwa’ang(陸發安)祭祖靈祭儀。

2. 採集傳統母帶,轉譯成樂譜,將歌詞整理成卑南族語拼音系統。

3. 將之前製作的傳統樂器、口簧琴、木鼓、弓琴、鼻笛、竹笛、木笛等,進行錄音及編曲。

4. 收錄環境自然聲音。

5. 接受Taiwan News訪問報導。

6. 2010亞洲個國奧林匹克會議於台北受邀演出。

7. 繼續開發傳統歌謠及音樂創作上的靈感。



******************************

一.工作內容

1. 參與及紀錄部落luvuwa’ang(陸發安)祖靈祭儀式。

2. 選定田野訪談對象以及聯繫、安排採訪時間。

3. 剪輯所有集採錄影、錄音之影像、音樂以利永久保存。

4. 將所有傳統樂器進行定調,以便進行音樂編曲時的方便。

5. 準備室外錄音器材以及選訂錄音之環境及地點進行錄音。

6. 與Taiwan News記者安排時間進行採訪。

7. 準備及練習2010亞洲奧林匹克會議節目之表演曲目。

8. 選訂一首傳統歌謠進行配樂。



******************************

二. 目前整體成效及進度執行狀況

1. 確實參與部落祭典事務,協助部落完成luvuwa’ang(陸發安)祖靈祭儀式。

2. 以完成luvuwa’ang(陸發安)祖靈祭的錄音錄影,感謝祖靈。

3. 以匯整出採集資料與整理影音檔案。

4. 採集之傳統祭典歌謠以完成部份採譜。

5. 部份傳統樂器基本錄音以完成。

6. 選訂的環境聲音收音進行順利完成。

7. 2010亞洲奧林匹克會議於台北受邀演出,讓亞洲各國奧委會代表欣賞台灣原住民音樂,表現受到肯定。

8. 選訂之傳統歌謠以開始進行編曲配樂。



******************************

三.學員學習狀況

1. 學員確實參與部落祭典事務,表現良好。

2. 學員整理出來的影音資料完整,表現良好。

3. 一起和學員討論傳統歌謠編曲的方向,表現良好。



******************************

四.遭遇困境

1. 因採五線譜不是我的專業,必需仰賴專業人士。

2. 在影像剪輯工作上本人和學員不是專業,必需另請影像專業人協助。

3. 因為錄音的一些軟體和硬體不足,必需借用朋友的音樂工作室使用,很麻煩。



******************************

五.建意事項

1. 開始收集一些音樂錄音軟體及硬體資料並且計劃購買以利在音樂製作上的方便及進度。

2. 在專業的採譜上本人因積極學習,以利往後在音樂創作上的便利及實力。

3. 影像剪輯部份,應該要和學員積極學習。

4. 因多找時間教導學員在音樂製作上的觀念及多陪學員處理工作上的事務。



******************************

七.教學情形紀錄(照片與影音):

Na malrivalrirak i intrav i rukup  天 地 初 創
                傳統祭典 - 陸發安祭祖祭儀 懷念祖先

      
       慎終追遠是漢族的傳統美德 , 生活於現代文明社會的原住民 , 應擷取其他族群的優點 , 作為自身文化的內涵。 民國三十九年卡地布部落多位地方熱心人士 , 在發祥地-陸發安 , 豎立 [台灣山地人發祥地] 紀念碑 , 並建構祠堂 , 自始族人每年均到此祭祖 。
       近年為配合清明假期 , 訂定每年四月三日為祭祖的日子 , 當天上午十時前 , 每戶至少派一人至發祥地清理環境 , 而後祭司長帶領女巫師以傳統祭儀 , 向歷代祖先祭祀祝禱 , 再由婦女 一一向祠堂祭拜 , 接續由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帶領全體族人獻禮及鞠躬 , 禮成後 , 不分男
女老幼在紀念碑前廣場 , 向祖靈展演傳統歌舞 , 中午則移至發祥地前方海灘的木麻黃林 , 參與聯誼活動及趣味競賽 , 直至三時結束。
 
luvuwa’ang(陸發安)部落文史之天地初創

 
 在卡地布有這麼一篇口傳文史,在很久以前的年代,台灣仍沉沒於海底,綠島與蘭嶼是相連的陸地,卡地布的祖先在這陸地上勤快的生活著。
       有一天發生了浩劫,洪水將整個大地淹沒,倖存的五位兄弟姐妹乘著如臼的木頭,在漆黑的海面漂流,經過協議,將其中的一位兄弟推上天空變成太陽,一位姐妹推上天變成月亮,以便輪流照耀大地,其餘的一男二女藉著亮光,划向新浮出的陸地-台灣東部的「陸發岸」發祥地海岸登陸,繼而繁衍後代,這三位兄妹就是卡地布最早的祖先。
       這篇就是代代口傳的卡地布部落文史,也是一篇神話故事,但依其脈絡及以後延續的史事,在在表示太麻里鄉華源村旁的陸發岸,確實是其祖先源起發祥的地方。
       這三位登陸者是男子sukasukaw與女子tavatav及paluH(註1)。他們登之後,便向北方勘全島是否有人類居住。 當他們走到kavulungan( 大武山)時,paluH已走不動,自願留在kavulungan定居。Sukasukaw與tavatav繼續走回原登陸地點,sukasukaw手持竹竿當拐杖,到了發祥地便把那竹竿插入地上,竹竿立刻發芽成竹林(註2)。兩人為繁衍後代遂請示太陽,太陽指示兄妹須成親。兄妹同房之後,生下異形體,即蝦、魚、蟹、飛禽。兄妹感到驚訝,遂問太陽為何如此?
       太陽說:「應將蝦、魚、蟹放生至河裡,作為你們日後的食物和祭祀品;將飛禽放生至田野作為你們未來鳥占之用,你們若上山或出門到遠方,牠將會為你們報喜訊或報凶兆。」
       太陽接著說:「至於你們再行房時,兄妹結合不宜面對面,應隔板穿孔,將男性私處入孔與女性交合。」就這樣兄妹按太陽指示行房,之後生下了不同顏色的卵石,有白石、紅石、綠石、黃石、黑石等等,並從這些石頭裏迸出變形人:白石出來的人,即漢人;紅石、綠石、黃石出來的即不同種族的西洋人;黑石出來的即為台灣原住民族。 此外sukasukaw也常到kavulungan探訪其妹 paluH 並與她同房生子,同樣也生石頭,迸出來的就是現今排灣族的先祖。
       發祥地黑石頭迸裂所出現的變形人,他們的眼睛長在膝蓋上,婦女懷孕的地方在小腿,孩子則從母親的大腳趾出生。後來他們覺得眼睛生在膝蓋很不方便,於是彼此討論「我們的眼睛長在膝蓋不好,走路很不方便,常常會傷到眼睛,雜草或沙子也常常使我們的眼睛疼痛,所以我們應該把眼睛安放在頭上。」這些人就把各一隻眼睛改放在臉上和後腦上。然而由於前後都有眼睛,問題可就來了:因為當要移動的時候,前面的眼睛要向前走,後面的眼睛也要向前走,結果從早到晚根本無法移動半步,整天都留在原地。 因此他們又互相商議:「這樣下去,我們根本無法做事了。」於是他們就把後腦的眼睛移去,改放在臉上成了一個正常人。以前的那些人因此被稱為valis(變形人)。
       這些valis的祖先是男子TinaHi(腸子)和女子pedek(肚臍)。「腸子」「肚臍」結合之後生了Lepang(男的)、zungi(女的)、rapiH(男的)、panay(女的)、Latuk(男的)、anay(女的)。不久又生了vayvayung(女的)、Harungatay(男的)、pazungaw(男的)、raHuraHuy(男的)、kaLikaLi(女的)、vaTengayan(男的)、及danapan(女的),這些子女彼結合,在發祥地附近形成聚落。
       在Harawayan的這些族群,一直過著平安的日子。有一天,上部落知本系家族的一群孩童,把圓石板製成的石輪順著斜坡道路往下滾動直到下方pangcaH家族的部落,如此上下來回嬉戲,玩得非常高興。 玩童中有族長之子,他無意中將石輪滾衝到下方鄀落一住家屋頂,造成屋頂嚴重破損。這群孩子眼見闖出大禍 ,個個落荒而逃。 唯有那位持著石輪闖禍的族長子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似有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心態來承受將發生的事。
       此時,屋主出來環視四周,只見一孩童站在那附近。一問之下,那孩童膽顫欲哭地點頭表示是他闖的禍。 屋主無意原諒他,氣憤地揪住孩子的耳朵拉進一間地下室關起來。 到了黃昏,那孩子的父母發現孩子不在,於是尋遍整個部落卻都沒找著。 後來他們把整個部落的孩子集合起來,逐一追問才知道與下方pangcaH部落有關係。於是便下去尋找,挨家探問卻始終沒著落。 事隔兩天夜之後,終於在一間地下密室裏找到孩子,但這孩子己是奄奄一息,見到父母後不多時即告斃命。上下兩部落為此而產生嫌隙,不時發生爭執。
       由於pangcaH部落位處下方,防禦工事不如位處高地的知本系部落占優勢。PangcaH部落因而屢次戰敗,常有人被俘擄做為知本系部落的苦力和傭工,他們因此被稱為pappiyan。PangcaH人因承受不了知本系族的百般羞辱和刁難,遂決定攜家帶眷離開此panapanayan(發祥地),遷往北邊海岸線即現在的turik(都壢村)。他們在那裏建造家屋,把房子排成「一」字形,因而有turik之名,即「排列」之意。

 luvuwa’ang(陸發安)祭祖2010/4/3

       卑南族卡地布、建和、利嘉、初鹿、泰安、下檳榔、龍過脈等部落的「石生」子孫,今天在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海邊的「山地人祖先發祥地」舉行聯合祭祖。

1:石碑後面築有小石屋,其內寫有三位先祖之名。

       上午八時,散居在台東的卑南族人盛裝聚集在祖先發祥地,由五位資深的巫師組成的「祭司團」,將檳榔、芋頭、豬肉等隆重的祭品擺設在祖先的靈位前,接著五位巫師輪流和祖靈溝通,最後,祖先降臨在一位比較年長的巫師身上。

       降臨的剎那,巫師跌坐地上,全身不停的抖動,其餘四位巫師趕緊趨前,巫師告訴祖靈,這一年來子孫們都很平安,僅記祖先的教訓,族人和樂相處,感謝祖先的庇祐。

  接著二三百位子孫,依男女、長幼順序向祖先敬酒、祭拜,下午則在發祥地前的廣場圍著吟唱傳統歌謠來懷念先祖及部落族人準備的傳統食物與祖先分享。






 

祖靈與我們同在
mutrali mu'upiz patrari munayun 
 成環           成織               直到               永遠  




 

台東知本海邊收錄環境自然聲音

知本華源海邊是卑南族族先豋路的地方
 海浪環境聲音收音進行順利完成

 




NANGKU KIYAKARUNAGN 工作日誌 2010/三月

計劃執行具體內容  教學時間 2010/三月 am 09:00~ pm 17:00
  1. 採集傳統母帶,轉譯成樂譜,將歌詞整理成卑南族語拼音系統。
  2. 繼續開發音樂創作上的靈感。
  3. 購買戶外專業錄音器材。
  4. 受邀“第二屉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開幕演出。
  5. 代表本次駐村藝術家的計劃案在原住民電視台節目"八點打給我"接受表演類的專訪。
  6. “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第一次實地訪視。
===============================================

一.工作內容:
  1. 選定祭典重要之歌謠進行採譜。
  2. 了解購買的戶外專業錄音器材使用技術,並開始使用器材錄音。
  3. 收集世界各國優秀音樂創作人之音樂作品,以利在音樂創作上找到靈感。
  4. 剪輯所有集採錄影、錄音之影像、音樂以利永久保存。
  5. “第二屉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的表演選定歌曲及音樂練習。
  6. 原住民電視台“八點打給我之原藝在部落”節目表演類訪談的資料準備。
  7. 準備“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實地訪視資料整理。
===============================================

二.學員學習狀況
  1. 整理出來的影音資料完整,表現良好。
  2. 很認真學習剪輯影像及錄音操作的工作。
  3. 在一些業務工作處理上以經可以自行處理。
===============================================

三.進度執行狀況
  1. 少年猴祭、大獵祭、除喪祭祭典歌謠進行採譜。
  2. 以開始使用錄音器材,並敎導學員使用。
  3. 匯整採集資料與整理影音檔案。
  4. 參與“第二屉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在音樂表演上收穫良多。
  5. 接受“八點打給我之原藝在部落”節目的訪談順利。
  6. “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實地訪視資料整理齊全。
===============================================

四.目前整體成效
  1. 以完成猴祭、大獵祭、除喪祭的祭典歌謠採譜。
  2. 以收錄不少自然環境聲音,以便往後在音樂創作編曲上始用。
  3. 完成部份祭典影音剪輯。
  4. 因參與“第二屉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演出,更增加了本人在國際舞台表演上的經驗。
  5. 代表“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在原住民電視台節目“八點打給我”接受表演類的專訪,除了讓大家了解本計劃案之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媒體讓大眾知到“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的重要性。
  6. 完成“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第一次的實地訪視。表現緊張,但還算是順利。
===============================================

五.遭遇困境
  1. 因採五線譜對我有些困難,必需仰賴專業人士,工作進度有些延宕,不過已經完成。
  2. 雖然學員在學習剪輯影像上很認真,但還是不大熟練。
  3. 本人與學員在網業製作上真的遇到困難囉。
===============================================

六.建議事項
  1. 在專業的採譜上本人應該積極學習,以利往後在音樂創作技術上的便利及實力。
  2. 影像剪輯的部份,應該要和學員積極的學習。
  3. 本計劃案可以在安排更多的媒體來採訪更多的原創藝術家,以能夠透過大眾媒體讓大家知到台灣原住民族的創作藝術家之外,更能夠認識到”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之計劃案”的重要性。~ 小小的意建啦 ~
===============================================

七.教學情形紀錄(照片與影音):


⊙ 傳統歌謠採譜圖片
 採譜圖片一.

採譜圖片二


 採譜圖片三.












⊙ 98年度原住民族駐村藝術家計劃案  第一次的實地訪視

                                             
                     台北樹林音樂工作室訪視照片一.  攝/林育世 



                        台北樹林音樂工作室訪視照片二. 攝/林育世

















原住民電視台八點打給我之原藝在部落駐村藝術家表演類訪談


 與音樂藝術家 雲力思  一起接受駐村藝術家表演類的專訪。












   
                                  
          兩人即興演奏口簧琴。


                              
             節目主持人阿洛與兩位駐村藝術家合影。


  










⊙ 第二屉世界原住民廣電大會”開幕演出








⊙ 自然環境的收音  錄音地點時間 / 2010.3.27/台北樹林市大同山風景區
am09:30 樹林市大同山登山步道圖.哦!!照片有說明~哈~。










                                 am09:35 摩托車停下來,準備開始徒步尋找錄音的地點。

                                                                                     

      am09:45 在半路上看到醬的“扛磅”是怎樣~~到底是幾利害啦? (照片特別加框一下)。

                                                                       









店名:高級路邊榕樹下理髮院。露天ㄉㄟ,而且只有下雨天才休息。很屌~給他掌聲鼓勵加尖叫~出力 ~。
                                                                                         
   

                                 am09:52 啊唷哇!!路真的 "狠" 陡 ~ ~。


am10:15 休息一下!!     阿公很利害的走路,都沒有休息~ ~。












am10:19 咦!!阿嬤也超過我了( 可能他們兩個要去採古浪(野菜),腳都不會酸 ) 跟蹤一下 。


am10:37 真的受不了!!在這裏休息一下 ~ 變成腳很抖 ~。










am10:42 高級普通數位相機拍的風景也不錯看~眺望樹林市區及大漢溪~


                                                                                                                                                        am10:50  在繼續走~ 轉進去小路。








am10:52  遇到武林高手在打外丹功,馬上進行徹退,轉往另一條小路。










am11:03 這個地方不錯,鳥叫的很大聲,山下的噪音已經聽不到,開始使用新的戶外錄音器第一次實驗收音。錄音完成,回去轉成影音檔聽看看錄音的效果。

am11:24  回程。  山路變的很斜。












              am11:42  你看!!真的很斜,肚子又很餓。


am11:57  平安到逹目地的,摩托車在等我了。回 家。注意相片右邊的扛磅寫的三個字"新貓空",本來想要去做,結果是騙人ㄉㄟ,天空那三條真的很像電覽車的鋼索,其實是卡拉OK的扛磅。









                 
                              不相信你看 ! ! !


am12:07 回程路上看到這個路邊攤賣的東西很奇怪就停下來拍一下,雖然肚子餓,但是我沒有買來吃,因為都是素ㄉㄟ。










這次的環境收音
對於錄音器材和機器
第一次使用還是很不熟悉
我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是工作上的記錄
去收音的過程很有趣  可以工作又可以運動
因為都市真的很難找到一個自然安靜的環境錄音
所以就找最近地方   就是樹林市的大同山風景區
以後還有很多的機會到戶外收錄自然環境的聲音     
相信會讓我在戶外錄音的技術會更加成熟
這是我收錄第一個自然環境的聲音
還沒有修飾過
曲名先叫做     很吵的鳥
不過錄音的效果真的很不錯
大家不妨聽聽看都市的鳥和鄉下的鳥叫聲有什麼不一樣
~ 就 醬 ~
Listen!!








我新購買的戶外專業錄音器
當聲音靈感沸騰的瞬間。樂器演奏和自然聲音的錄音。
有這台真的很好用。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決對沒有商業的嫌疑。











NANGKU KIYAKARUNAGN 工作日誌 2010/二月

計畫執行具體內容教學時間 2010/二月 am 09:00~ pm 17:00
  1. 祭典歌謠採集:除草祭
  2. 現場採集母帶轉成數位音樂檔。
  3. 採集傳統母帶,轉譯成樂譜,將歌詞整理成卑南族語拼音系統。
  4. 受邀至泰國曼谷參加"2010地球節奏世界音樂節"。
===================================================

一.工作內容:
  1. 選定田野訪談對象以及聯繫、安排採訪時間。 
  2. 準備硬體錄音、錄影設備,以及軟體部分採集歌謠時所填寫的資料。
  3. 剪輯所有集採錄影、錄音之影像、音樂以利永久保存。
  4. 準備及練習參加曼谷地球節奏世界音樂節之表演曲目。

 ==================================================

二.學員學習狀況
  1. 學員大都已會唱傳統祭儀的歌,學習狀況良好。
  2. 學員整理出來的影音資料完整,表現良好。
==================================================

三.進度執行狀況
  1. 完成部落除草祭儀式調查。
  2. 確實參與部落祭典事務,協助婦女會完成除草祭典儀式。
  3. 匯整採集資料與整理影音檔案。
  4. 參與曼谷地球節奏世界音樂節在音樂創作上收穫良多。
==================================================

四.目前整體成效
  1. 依計畫內容目前田野調查符合進度。
  2. 資料收集與匯整錄音與影像資料。
  3. 完成部分儀式歌謠採集及採譜。
  4. 完成部份祭典影音剪輯。
  5. 因參與2010地球節奏世界音樂節,與國外多位優秀的音樂團體同台演出,增加了我在創作音樂上的經驗。
==================================================

五.遭遇困境
  1. 學員因不熟軟體錄音,須多加充實相關資訊與操作。
  2. 在影像剪輯工作上本人和學員不是專業,必需另請影像專業人協助。
==================================================

六.建意事項
  1. 在影像剪輯部份,要和學員因積極學習。
  2. 因多找時間陪學員處理工作上的事務。
==================================================

七.教學情形紀錄(照片與影音):

婦女除草祭 Misa'ur 偉大的女性
       在日治以前 , 卡地步部落傳統上是母系社會 , 但不像阿美族的婚姻一律已男子入贅那樣嚴格 , 女性出嫁也算平常 , 部落男子主要任務在保衛家園及狩獵 , 因此農事共作 , 就由婦女負責 , 農忙時 , 需要大量人力投入 , 於是有了以家戶單位組成的 (農事互助團) , 即由部落十三歲以上女性及少年組成的(婦女除草團) , 統稱微(婦女幫團)。

採集歌謠:除草祭休息吟唱歌謠之一





<< 2010曼谷地球節奏世界音樂節 >> 新聞報導片段


NANGKU KIYAKARUNAGN 工作日誌 2010/一月

  計畫執行具體內容教學 時間 2010/一月 am 09:00~ pm 17:00
  1. 祭典歌謠採集:除喪祭
  2. 除了持續採集傳統歌謠外,也實際參與傳統祭典,並多方面參考其他世界音樂及民族音樂樂風,開始發想創作的可能性。
  3. 尋找創作靈感。
=================================================
 一.工作內容:
  1. 選定田野訪談對象以及聯繫、安排採訪時間。 
  2. 準備硬體錄音、錄影設備,以及軟體部分採集歌謠時所填寫的資料。
  3.  於部落祭典舉行前夕數週,教導青年練習唱傳統除喪祭歌謠。
  4. 參考國內外優秀音樂創作人之音樂作品,以利在音樂創作上找到靈感。(youtube影片、網站介紹)
=================================================
二.學員學習狀況
  1. 學員大都已會唱傳統祭儀的歌,學習狀況良好。
  2. 須多加練習族語發音與發聲訓練。

=================================================
三.進度執行狀況
  1. 完成部落除喪祭儀式調查。
  2. 確實參與部落籌備祭典事務,協助青年會所在傳唱古調與歌謠的族語教學。
  3. 匯整採集資料與整理影音檔案。

=================================================
四.目前整體成效
  1. 完成部分儀式歌謠採集與教唱。
  2. 依計畫內容目前田野調查符合進度。 
  3. 資料收集與匯整錄音與影像資料。

=================================================
五.遭遇困境
  1. 因計劃案經費較慢下來,須先墊錢購買所需配備。 
  2. 學員因不熟軟體錄音和攝影技巧,須多加充實相關資訊與操作。

=================================================
六.建意事項
  1. 請學員自行記錄所學之歌謠與多多練習。
  2. 親自教學示範及相互討論。 
=================================================

七.教學情形紀錄(照片與影音):



除喪祭 Remavaravas 愛的關懷
      
        自遠古 , 卡地布(katipul)將整個部落視為同一個家庭,每個族人則是家人 , 彼此間 應相互照顧。
        每年12月31日 , 是卡地布(katipul)部落舉行除喪祭的日子 , 狩獵祭典結束後 , 祭司團 . 長老團及青年會立即到祖靈屋會合 , 先由祭司團向上蒼 . 祖靈祭祀祝禱 , 而後青年會成員隨著祭司團至部落各喪家(當年家中有人去逝者)辦理除喪儀式(remavaravas) , 祭司長(rahan)入屋像喪家的每一位家人作驅邪祈福 , 青年會則依傳統習俗在屋外吟唱除喪祭祭歌(palusavak) , 藉以除哀慰問 , 該除喪祭祭歌(palusavak)只准在本祭典吟唱 , 因而社會大眾非常陌生 , 在歌舞的中途,長老邀請喪家入圈參與 , 藉由歌詞的安慰 , 給以喪家最溫馨的關懷 , 儀式結束後 , 喪家自始才可以參與部落的各項活動 , 這種以群體關懷弱者的祭儀 , 在現代社會已不見 , 是深具內涵的文化特色。




除喪祭祭典歌舞訓練



除喪祭祭典實錄


實驗音樂-卑南族知本KATATIPUL部落勇士祭歌

NANGKU KIYAKARUNAGN 工作日誌2009/12月

計畫執行具體內容教學時間    2009/12 am 09:00~ pm 17:00

  1. 與學員參與台東知本部落猴祭、大獵祭、除喪祭籌備工作與儀式。
  2. 採集部落祭典歌謠與影音紀錄。
  3. 12/8~10 學員教導少年唱猴祭祭典歌謠。
  4. 12/23~26 與學員教導青年大獵祭歌謠pailailaw及除喪祭歌謠palusavak。
  5. 與學員討論所採集之歌謠內容和儀式過程。
***********************************************************************
一 工作內容:
  1. 選定田野訪談對象以及聯繫、安排採訪時間。
  2. 與學員共同召集部落對歌謠記錄工作有興趣的年輕人,分享這個計劃。並邀集成員加入進行培訓工作。
  3. 準備硬體錄音設備(電腦主機、螢幕、音響、耳機、麥克風、吉他),以及軟體部分採集歌謠時所填寫的資料。
  4. 於部落祭典舉行前夕數週,教導青年及少年習唱傳統少年猴祭歌謠、狩獵祭古調與除喪祭歌謠等。
***********************************************************************
二 學員學習狀況

  1. 學員大都已會唱傳統祭儀的歌謠,學習狀況良好。
  2. 學員試著召集部落青年學習傳統歌謠。
***********************************************************************
三 進度執行狀況

  1. 完成部落大獵祭與年祭儀式調查。
  2. 確實參與部落籌備祭典事務,協助青年會所在傳唱古調與歌謠的族語教學。
***********************************************************************
四 目前整體成效

  1. 完成部分儀式歌謠採集與教唱。
  2. 依計畫內容目前田野調查符合進度。
***********************************************************************
五 遭遇困境

  1. 因計劃案經費較慢下來,須先墊錢購買所需配備。
  2. 學員因不熟電腦軟體錄音,須多加充實相關資訊與操作。
***********************************************************************
六 建意事項

  1. 請學員自行記錄所學之歌謠與多多練習。
  2. 親自教學示範及相互討論。
***********************************************************************
七 教學情形紀錄(照片與影音):

狩獵祭 Mangayawa 山野英雄
         狩獵祭是"戰祭"完成後衍生的祭儀 , 在遠古時期 , 卡地步部落將戰祭所獵得的敵首 , 用來祭祀造物者與榖神 , 以求穀物豐收 , 但為了感謝敵人奉獻生命 , 因而上山捕獵山羌 , 以該最美味的獸肉餵食 , 於是產生狩獵祭典 , 今因時代背景不同 , 狩獵祭的精神以轉換為發揚長幼有序的倫理 . 敬老尊賢的美德。
         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至年元月一日為狩獵祭舉辦的日期 , 這期間均在野外營宿 , 白天年長者與喪家留在營地製作傳統器物 , 期三餐由青少年侍奉 , 其餘男子上山狩獵 , 所獵得的獸物 , 年青者僅有少許的獸肉 , 夜間大家吟唱古老的英雄詩 , 歌頌先祖英雄的史事 , 青年則負責營地安全維護 , 層層體制的部落倫理 , 完全呈現在部落祭典中。        
          12月31日拔營返鄉 , 部落全體婦女佇立餘彩裝過的迎獵門後 , 以花環迎接男子的歸來 , 而後大家和樂圍圈跳舞 , 狩獵祭典圓滿落幕。

**大獵祭於知本溪畔用五結芒製作假想敵砍取人頭作祭小米神用.**




少年猴祭 Mangayangayaw 武士搖籃
         少年猴祭是卡地布部落歲時祭儀之首 , 猴祭完成後 , 其他祭典才可以展開。
         在清朝中期以前 , 部落之間常發生戰爭 , 為培養戰鬥武士的基礎 , 因而以人相類似的猴子為假想敵,在每年初冬,凡年滿十二歲至十四歲的少年(takuvakuvan)必須上山抓猴子,並將猴子帶回部落外圍用箭射殺,以訓練少年(takuvakuvan)殺敵膽識及保衛家園的魄力。
         現今部落仍承傳本項祭典 , 少年年齡層則降低為十歲,養成期六年,其目地在增進少年(takuvakuvan)團結合作的精神及不怕艱苦的意志 。 每年十二月中,少年們(takuvakuvan)至知本溫泉山區抓猴 (以草製假猴替代) , 晚間夜宿野地 , 講述部落文史 . 吟唱猴祭祭歌及黑暗試膽 , 第二天 , 少年們自行料理伙食 , 野外求生訓練及摔角比賽 , 二十八日清晨以馬拉松競跑返回部落 , 舉行射猴儀式 , 到了晚間少年(takuvakuvang)少女(maitumilang)們以古老的猴祭祭歌共同歡樂 , 慶祝以完成的試煉。

採集歌謠:少年猴祭祭歌之一








Na piniangeran kana dadawayan 創作內容

    dinadawayan 創作構想         
     現在有很多原住民音樂人,在曲風的呈現上走向流行發展,或是採用外來的樂器作為演奏使用的樂器。而我是專門朝向古謠跟古調的發展,並且以台灣原住民樂器作為主要的伴奏。我的想法是,要讓原來的祖先的智慧的財產原汁原味保留下來,但同時也要增加它音樂表現的豐富性以打動人心。我想要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觸到傳統歌謠跟傳統樂器音樂它美的地方,進而喜歡上它,也願意去親近跟學習。
    採集、創作、發片、教學跟演出,都是我在意並且要持續的事情。這幾年來與專業的音樂工作者切磋、學習,陸陸續續也在工作室累積了不少成品、半成品出來。但是由於多半是協助他人製作音樂專輯或參與合輯發行,所以也很希望能夠發行具有自己族群風格的族語演唱專輯,我的想法就是早日做出一張可以跟世界音樂接軌的族語專輯唱片。
     我另外還有一件在意的事,就是想要製作一張純粹以台灣原住民樂器為主的純音樂專輯。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中西洋樂器聲音的專輯,但是卻很少見到台灣原住民的樂器專輯。這樣的事情由原住民音樂人來完成更有它的意義,所以我很希望把原住民傳統樂器的優美與重要性展現出來,讓它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創造並且延續真正的台灣世界音樂,在部落培養新一代的傳統音樂人才,讓全世界都能聽見我們台灣原住民的音樂與歌聲,還有它背後蘊藏的故事、情感與智慧。這些是我多年來一貫不變的想法。

nangku angeran 創作內容
  1. 採訪部落耆老,了解古調背景故事、內涵,記錄故事及整理樂譜。
  2. 擬定傳唱計畫,配合部落祭典訓練以及文化成長班的時間,向年輕人跟青少年進行歌謠教學。
  3. 開辦樂器打擊、吹奏、製作的教學課程。

民族音樂創作與推廣
  1. 與其他音樂人討論如何將採集到的歌謠進行編曲,期望能保留傳統元素,又能更為社會大眾接受。
  2. 製作族語演唱專輯、傳統樂器演奏專輯。
  3. 規劃期中及期末聯展表演。

nangku kiyakarunang方法
  1. 田野採集除了自己親自走訪之外,也計畫訓練工作室學員以及部落裡對歌謠學習有熱忱的年輕人一起進行,並建立口傳歌謠及故事的紀錄、整理方式,以利日後部落做資料建檔。
  2. 與先前合作過的資深音樂人共同討論族語唱片的選歌,除了考慮到重要歌謠傳唱的重要性,也期望藉由更多元的編曲方式,除了可以保存歌謠的傳統元素,同時也能被主流社會所欣賞和接受。編曲及樂器的部份,將廣納部落音樂人及部落年輕樂手一起創作。
  3. 期中及期末聯展的部份,將這段時間以來所收集到的古調、歌謠以及故事,以「說、唱、吹」的方式舉行。

nangku darang 策略
  1. 過去在部落曾擔任六年的青年會長及副會長職務,除了帶領部落青年之外,也曾花許多時間學習與部落老人家之間的溝通方式,因此也得到大部分部落耆老的認同及信任,這使得田野採集這部份的工作難度大大降低,同時也有許多老人很期盼我在音樂工作這方面的傳承跟發展;而藉由我的引介與這個計畫的推動,可以讓部落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跟部落耆老產生溝通、學習的機會。
  2. 運用過去幾年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國際間累積、連結到的資源,讓族語唱片的內容可以得到更多音樂人的專業意見,期望能達到國際水準的專業族語唱片製作,與一些關懷台灣在地音樂發展的公司洽談唱片發行的可能。
  3. 部落許多年輕人已有國內和國際的展演經驗,透過這次計畫可以讓部落的年輕人參與企劃,跟他們共同討論聯展的展演方式,創造另一個屬於部落傳唱的音樂舞台。
                                                   Kaiku lra !出 發!